我還記得,當時的試讀使我一陣頭皮發麻。
不,這跟驚悚無關,更非恐怖怪談之類,只是莎曼珊的遭遇,和過去的我有些許雷同,不由得想起過去那段至今仍不願想起的日子……。
一年多前,在現在這份工作前,我的生活雖沒有莎曼珊忙碌,但我還記得那種忙到快虛脫,甚至連想求饒都沒力氣的感覺。從前身為國外業務的我,雖然和大家一樣早上就開始上班,因為和國外有時差,真正忙起來卻是下午以後的事。每天下班都至少七點以後,八、九點還是正常,十點以後才走的是「真正為公司賣力的人」。進入公司大門是白天,再出門回家已經是晚上;好不容易放假只想發呆什麼都不想,公司卻規定手機一定要開著,以免客戶臨時有事找不到。
當時的我很認真,很拼命,即使半夜兩點接到客戶電話,還是硬撐著讓聲音聽起來完全沒有絲毫倦怠感;壓力很大,大到怕事情做不完,只好生病打完點滴後立刻回公司繼續上班,還不敢讓人知道生病的事。後來不知道事情是怎麼傳開的,主管公開表揚我「即使打了點滴,還是要上班為公司付出」。同事們還以為我是故意在表現自己,藉以搏得上司注意;真是有苦難言。
我曾差點為了太累而付出代價。那次客戶有個急件必須快遞到國外去,但是當時事情太多,我以為交代給出貨部門就好,其餘的他們會處理;沒想到出貨部門因為我沒緊盯根本沒注意,客戶產線停工一天,我們被求償十萬美金。
十萬美金。
那一瞬間,氧氣突然進不了我的大腦、心臟就要停止;即使我告知上司早就將東西交給出貨部,還是因為「沒有追貨」而被怪罪。雖然沒被要求要賠償,我的心裡卻難受到不行。
那天,也許是腦袋線路被重組接通了,也許是一種逃避的手段,我突然發現這樣的生活很恐怖。生活上的事都不清楚也不知道,什麼娛樂的事都無法跟以前的朋友聊上幾句。我沒有莎曼珊的黑眼圈,也沒有她的蒼白和消瘦,可是我被自己嚇壞了:兩眼無神、除了公事其他無法好好思考的模樣,我問自己這真的是我要的生活嗎?於是,我放下所有人輕視和疑惑的目光,脫離職場到現在。
我以為自己會垮,但我沒有。人的潛力真的很大。順應眼前的情境,努力過好生活是這一年多來的寫照。
莎曼珊是使人由衷佩服的。她在生命最重要的關頭跌倒,還是選擇自己的路走下去;然而人生如果只有「走下去」這麼簡單,就不算人生了。
莎曼珊從一個生活無能的都會女強人,搖身一變為做家事甘之如貽的家事女神,她放慢腳步,體會生活中各種滋味。這兩種身份的極大差異和轉折,曾讓我懷疑她是不是能撐得過來,她還與自然親近、與當地的人生活日漸融入,和南森談了場戀愛……。
人從小就在學著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,小到要不要吃、要不要睡,長大後要走什麼路;我們一直在「捨」與「得」中徘徊,不確定放了原有的,會得到的是什麼,會不會失去更多。
說總是比做要來得瀟灑。「做自己」這句口號經常在喊,而現在的生活被大量資訊淹沒,心底會不自主焦慮,連心底的聲音也會被忽略。莎曼珊解決公司的問題,還自己清白後當然也遇上了選擇的難題:以一般人的眼光看來,當然還是以律師最有前途;她幾經波折,面對眾人奚落的口吻、看笑話的心態,心中難免出現疑惑的聲音,最後,莎曼珊聽見自己心裡小但堅定的聲音:她不要再過忙碌的生活,不要再過什麼都無所謂的日子;她想成為「家事女神」。
這不是本要你放棄目前生活的書,相反地,是要你看清「什麼才是你想要」的書。她在事業最高峰的轉折處找到自己要的,而我們呢?
若還不確定心裡的聲音是什麼,莎曼珊會陪著你聽聽心裡的聲音。
家事女神
作 者:蘇菲.金索拉
譯 者:羅雅萱
出版社:馥林文化
出版日:2007 年 01 月 01 日
購 書:博客來、金石堂